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集锦

瓷之源——原始瓷与德清窑学术研讨会纪要

 发布时间:2010-10-08

  2008年4月23~26日,由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古陶瓷学会、德清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瓷之源——原始瓷与德清窑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德清举行。包括中国大陆、港台以及日本、韩国在内的8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出席。火烧山、亭子桥窑址考古发掘领队先后向大会汇报相关考古成果,8位专家作了专题发言。

  与会专家主要围绕“瓷之源”、亭子桥窑址的性质、亭子桥窑址产品质量、原始瓷的概念以及北方原始瓷的产地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关于瓷之源问题:

   耿宝昌(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火烧山、亭子桥)总的来说是一个新的重大发现,把这些年来不管是社会流传的还是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私人收藏的以至于在国外市场上发现的这些大器,找到了产地。新的发现给了我们很珍贵的材料,使我们真正知道了青瓷发展源头,我们研究陶瓷的这一部分,也就达到了目的,寻根找到了源头了。青瓷无可置疑地出现在浙江产瓷的地方,新近发现的这一部分给陶瓷史作了很大的补缺。这一部分对我们研究陶瓷,从早期的源头到后来的序列全部可能掌握了。对我们的陶瓷史确实很重要,从原始瓷到今天整个都已贯穿起来了。

  火烧山、亭子桥青瓷的发现可以说是重大的发现,这一部分补了中国陶瓷史的缺,可以说是完美地补上了,意义重大。

   冯小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关于瓷之源的说法,时间往前定,应该不大成问题。从亭子桥窑出土的器物来看,釉色、胎质、器型、成型工艺、品种的多样性,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而且亭子桥窑并不是仅仅一处,周围还有很多战国窑址,比如冯家山的几处窑址,质量都不错,所以并不是偶然现象。

   任世龙(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通过我在浙江范围内对窑址的调查,发现陶瓷的起源可能不是单纯的一个地方。我认为在浙江的原始瓷窑址可以划分成几个地区,其中东苕溪流域应该是原始瓷的原生地,而不是在钱塘江以南的曹娥江流域。瓷器的发源是一个地点,还是多元的,我认为整个东苕溪流域是瓷器的发源地。

   沈岳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委副书记)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在全国范围内现在发现原始瓷最早的地方基本上在浙江、安徽、江西交界的部位,包括苏南的一部分,在这个区域里面我们再缩小一些的话,就在德清与湖州交界的这一块。这一块原始瓷的发展从商周时期就开始了,一直到春秋战国原始瓷的发展是比较兴盛的,当然后来一直到萧山都有。到汉、三国、西晋时期浙江在曹娥江流域又有新的发展,那么从商周时期一直到汉、三国、西晋时期,浙江的瓷业一直在全国占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我把它称为一枝独秀。当然别的地方不是没有,但从技术、规模来说,这个地区都应该是最高水平的。

   陆明华(上海博物馆研究员)火烧山、亭子桥窑址的发现非常让人振奋,它突出的影响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出土了非常多的好的标本,尤其有一些是超过了东汉以后的产品;第二个方面,鸿山出土的东西不仅仅是原始瓷考古的重大发现,它也是先秦时期瓷质礼乐器的整体发现,它填补了一个历史的空白,而德清原始瓷窑址的考古发现,则为鸿山成果锦上添花。最重要的是它可能是一个直接的源头。

   余家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德清火烧山、亭子桥窑址品种丰富、成型工艺上有新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也是中国陶瓷史上非常有意义的发现,德清确确实实是中国原始青瓷最早的发源地,立论有据,实物证据是可靠的。但从考古材料来看,江西也是原始青瓷器的发源地之一。原始青瓷器、瓷器的命名确实需要重新研究,亭子桥这批东西确实非常好,应该是瓷器。


   2.关于成熟青瓷问题:

   耿宝昌 昨天的考古介绍提到是否对瓷的概念有所启示、有所变化,又提到了特别瓷化的那一部分,当然从窑址来看,确实有极个别的让人思考的,有特殊的釉,与后来的汉代的器物的造型、纹饰、釉面相类似,给人一个信息,使人有新的想法。是否能把瓷的历史往前提,给我们一个新的信息,当然今天还不能百分百地给它下定义,还要研究。

   王莉英(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亭子桥窑给予了我们很多原始青瓷的知识,也是给了我们一个亮点,亮点在于浙江地区,特别是德清地区在战国时期已经可以烧造出接近于东汉青瓷的原始青瓷,把原始青瓷向青瓷发展这条链接上了。

   秦大树(北京大学教授)陶和瓷的一个比较本质的差别就是原料不同,还有釉和胎的结合程度。直观上看亭子桥的东西真的不错,但从标准上说确实还不够,要看检测的结果,如果达不到的,可能还不能算成熟青瓷。

   宋建(上海博物馆研究员)无论怎么说,陶的外观、质地与瓷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只有主客观都符合条件后,瓷才应运而生。这中间应该有个过程,陆明华叫原始瓷。亭子桥产品是当时的高端产品,从外观看与成熟青瓷差不多。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夏、商代是否存在由陶到瓷的过程,怎么称呼这个过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釉不太玻化、胎含铁量比较高却施了釉;另一种是胎很好但没有施釉。这两种产品怎么称呼,理化标准由谁定,怎么定,是否公布,达不到标准的其他产品怎么理解。

   陈元甫(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德清亭子桥窑址许多产品都显得烧成温度很高,胎质细腻坚致,釉面匀净明亮,釉色泛青、泛绿,胎釉结合良好,产品质量已基本达到了成熟青瓷的水平,已可称之为成熟青瓷。

   孙新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我曾经观察过西周的一些原始瓷器,有些包括胎质、釉色、玻化程度确实和后期的瓷器尤其是北朝、西晋瓷器确实没有很大的差别,当然不是全是,是一部分瓷质非常高,因此我也很希望建立一个瓷器的标准,确定一下哪些是瓷器,哪些是原始瓷器,或者叫什么瓷器。

   陆明华 上海博物馆的熊樱菲女士对德清火烧山、亭子桥窑址和上虞小仙坛窑址的标本进行了测试并作了比较,发现还是小仙坛标本比德清窑址标本在各个方面要好一点,当然这个也是初步的。

   李广宁(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研究员)根据亭子桥窑址和鸿山越国贵族大墓出土的青瓷器,我们至少可以将中国青瓷器成熟的时间确定在战国早期。实际上,将其确定在春秋时期应是最合适的。

   邹厚本(南京博物院研究员)亭子桥窑器物无论是釉色的纯净程度,还是胎质的致密程度,我觉得就是青瓷,因为量大,绝不是偶然,足以代表当时烧制工艺的水平。

   余家栋 亭子桥这批东西确实非常好,应该放在了瓷器这个里面来。


   3.关于亭子桥窑址的性质及出土礼乐器问题

   陈元甫 德清亭子桥窑址,是首次发现的烧造高档次仿青铜礼器与乐器产品的窑场,为这些年江浙地区越国贵族墓葬中出土的一大批仿青铜原始青瓷礼器与乐器找到了明确的窑口与产地。

   蔡玫芬(台湾台北市国立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无论是亭子桥窑还是鸿山大墓出土的这些器皿,是不是纯粹就是仿青铜器的,还是制度里本来就有的,对于当时的礼器,当时的人们可能会有另外的想法出现。类似于在战国时期长江流域中段出现的大量的漆器,江南地区墓葬里出现的原始瓷应该不是青铜器的替代品,是在宣示某种特殊的文化,反映礼制的意义。器型都比较大,是不是礼制在起变化。我认为瓷礼器就是瓷礼器,没有所谓仿青铜器的成分。


   4.关于原始瓷的命名问题

   张敏(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 判断是否为青瓷或原始青瓷的标准原本是一个理化标准,当对某一件瓷器进行理化测试时,符合这一标准的即成熟青瓷,而达不到这一标准的即原始青瓷。然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理化标准转换成了时代标准:即汉代以前的青瓷,皆称之为原始青瓷;而汉代以后的青瓷皆称之为成熟青瓷或青瓷,这一概念的转换显然是极不科学的。春秋战国之前的瓷器科学的命名应该是:商代青瓷、西周青瓷、春秋青瓷、战国青瓷,也即“时代+什么瓷”。

   陆明华  瓷器和原始青瓷还是有个界限,现在好象还不能完全放弃这个界限,原始青瓷的定名现在来说是有缺陷的,因为它是很急忙当中提出的概念。所以这个还不是最理想的、最后的名称,我们还应该讨论。现在随着鸿山大墓及德清原始青瓷的发现,这个呼声越来越高了,所以需要有一个新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更改原始青瓷的名称,给它一个更好的名称,比如说称它为初级青瓷、未成熟期青瓷、初创或过渡期青瓷、早期过渡青瓷等等,这里面可以作个选择,这样可能更容易让专家学者接受。

   李广宁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早在商代青瓷就已诞生了,到东汉后期才“成熟”,这一时期的青瓷器都称之为“原始青瓷”。我以为这“原始”两字大可以商量,应将这“原始”二字拿掉。如果一定要有所区别,能否称为“早期青瓷”?  


   5.北方原始瓷产地

   宋建  关于源的问题。二里头二期出土的原始瓷比较早,这种带点釉的器物在二里头出了好几件,陶的也有。问题是这个东西在江山那边也出土过几件,花纹像南方的席纹,总体风格与南方非常密切,故融不到二里头文化里去。源地在浙赣闽地区。

   孙新民  在郑州商城、郑州小双桥遗址和安阳殷墟有烧坏的原始瓷片。这些损坏的商代原始瓷器,显然不可能是由南方地区长途跋涉运来的,应该在北方地区也有它的烧造地。因此北方地区也可能生产原始瓷。

   徐天进(北京大学教授)原始瓷产地是南方产、北方产都有各自理由,但没有一个定论。我个人认为相当一部分是南方产的。其田野考古理由第一个是没有发现北方的窑址。第二就是我们做了北方原始瓷与陶两个系统的比较,主要从成型工艺、装饰技法等方面,比较的结果是有很大的不同。

   邹厚本  北方的瓷器可能源于南方,但北方现在出土的原始瓷有一部分器型完全不同于南方器型,纹饰也不同。

  德清博物馆研究员朱建明还谈了德清窑的时空问题,认为德清窑从时代上从商周开始,止于隋唐时期。德清窑不是德清的窑,德清窑的范围应该包括太湖靠南茅山丘陵、钱塘江以北、东苕溪沿岸,它跟越窑钱塘江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