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集锦

第二届“瓷之源”学术研讨会在德清县召开

 发布时间:2010-10-08

   由浙江省文物局、德清县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馆、德清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浙江德清第二届瓷之源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9月28日至30日在德清县召开,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古陶瓷学会、上海博物馆、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福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安徽管理处、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县博物馆等单位的二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省、市、县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会议其间,与会专家出席了在浙江博物馆举办的“瓷之源——德清原始瓷窑址考古成果暨原始瓷精品展”开展仪式并参观展览,认真听取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领队关于德清地区商周原始瓷窑址考古专题调查成果的介绍,观摩了大量窑址调查与发掘出土标本。专家们在分析评价考古调查发掘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瓷器的起源、德清原始瓷窑址及其产品的历史地位、原始瓷与成熟青瓷的关系、以及瓷窑址的保护与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认真与热烈的研讨。

   与会专家首先对德清火烧山、亭子桥窑址的发掘和德清地区原始瓷窑址专题调查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在火烧山、亭子桥窑址发掘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对整个德清地区乃至东苕溪流域原始瓷窑址开展专题考古调查,显得很有意义和很有必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体现出考古工作者具有强烈的课题意识。这次德清地区原始瓷窑址专题调查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确认了江浙地区越国贵族墓中出土仿青铜原始瓷礼乐器的产地,特别是十多处商代窑址的发现,为探索瓷之源这一重大的学术课题,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料和更有说服力的考古学依据。德清火烧山与亭子桥窑址的发掘,大批原始瓷窑址的调查发现,无疑是浙江越文化考古的又一重要收获,更是中国瓷窑址考古的重大成果,对于中国瓷器发展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会专家认为,现有的发掘与调查材料表明,德清地区的原始瓷生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明显特点:一是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烧造历史悠久。从商代开始,历经西周、春秋,至战国时期,连续不断,不间断生产,而且烧造规模越来越大,是目前已知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商周原始瓷产地。二是窑址众多,分布密集,生产规模大,目前已发现窑址60多处,具有集群性的生产状态。三是产品种类丰富,产品档次高。除生产一般的碗、盘、碟等日用器物外,还大量烧造象征身份与地位、具有特殊意义的仿青铜礼器和乐器等贵族用品,是目前已知发现的烧造这类高档仿青铜礼仪用品的唯一产地。四是产品质量高。特别是战国时期的产品大多体型硕大,制作规整,烧成温度高,胎质细腻坚致,釉色青翠匀润,玻光感强,代表了原始瓷生产的最高水平,产品质量已接近成熟青瓷的水平。因此,德清商周原始瓷窑址群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已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认为,德清地区一直是商周时期的制瓷中心,是中国瓷器重要的发源地。

   专家们认为,瓷之源这个课题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对于研究中国瓷器出现和发展史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课题组要继续深入细致地开展更多的调查与发掘工作,把瓷之源这一课题做深做扎实。

   专家们还充分肯定了德清县文物工作者长期来对古窑址调查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德清县政府长期来对古窑址保护的重视和所作出的努力。专家们认为已被发现的这批原始瓷窑址十分重要,建议当地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强对这批窑址的保护工作,重点保护好窑址所在地的环境,积极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订和落实具体的保护措施,切实保护好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让这些古窑址在研究探索中国瓷器的起源和中国瓷器发展史、挖掘宣传德清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